胡思乱想(一)

三国

  最近路上空余时间一直在微信读书听《李庆丰说三国》,275集每集20分钟,非常厉害,对于人物和事件既不夸大也不贬低,又能时不时地说明一些现实中的问题,生动有趣,让我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与其历史的真实性有了更加辩证的看法。人在进化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减少不确定因素,当对某人某物产生一个特定的看法时,自己的行为方式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尽可能的得出自己想要的结果,但事实是,我们总是处于变化之中的,我们应该学会去迎接改变,甚至期待改变。

  历史上很多人对三国人物有形形色色的看法,总是想对其进行归类,从而对其行为产生一个合理的解释,这其中都忽略了人作为一个极其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将人置于了一个不可变的状态,我认为这种方式非常不合理,人是受特定环境影响会去尽快变化适应的,变化才是根基,这里孙权最有代表性,他的审时度势,知人善任,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在紧迫的形势下能够力排众议,是优秀的领导者。

在三国中将帅的死亡可谓是频繁,大多都是亡于下面几种原因,历史只是在不断的重演,我们并没有比古人优秀更多,引以为戒。

  • 实力不济(华雄,就是菜)
  • 过分相信自己的实力,不能正确评估对手(颜良文丑,被关羽连斩)
  • 在冲动之下做决定(刘备,火烧连营七百里)
  • 疏忽大意(典韦,喝醉被人家拿走兵器)
  • 为争功而内斗(于禁,被关羽水淹七军)
  • 不懂韬略(袁绍,官渡之战)
  • 不知合作(关羽,败走麦城)
  • 骄傲(曹操,赤壁之战)

专注力

  CPU的原理大概知道一些,将时间分片,然后快速切换上下文处理数据,人脑运转也是如此,不过有些许的差异,人脑的上下文切换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并且要重新载入一个新的上下文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说人在进行工作学习时要尽可能的不对时间进行过多的分片,保持专注力,长期来看可以让我们将时间的利用最大化,并且提升对事情的处理能力,这对于个人来说很重要,并且可以让你在专注的这段时间内所进行的事情记忆更加清晰明确,从目标到结果有一个完整的可重现过程,将本来细碎的知识结合学习过程组合成为自己的记忆并加入到自己的记忆仓库中,有完整的记忆生命周期,无形中得到提升和成长。

基础设施

  刷帖看到一个gif图,显示我大中国在近十年来高铁建设量从零到全球第一并且遥遥领先的过程,深刻的体会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根基稳固才能快速成长,这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知识储备量足够丰富的人,在广的基础上进行质的变化,有很多时候只是需要一个契机,一旦稳稳的抓住机会,就会迅速凸显出来。

死亡与糟粕

  最近经历了亲近人的濒死和隔代人的离去,感觉很累。
  2018年前于我来说,死亡只是一个词,如今,他变成了一个生活中的必要因素,遇到不可抗力时你什么都做不了,静静的等待到来,静静的等待离去,我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最终也是稍稍有所改变的,我觉得很庆幸,这是值得的。
  死亡是大事,我在此次事件中只是作为一个跟随者,所谓传统形式,除了将棺冢埋葬于土地中,其他基本都是形式主义,80%是让别人看,20%是让自己看,身处事件之外的人不关心这件事情其实算是正常行为,不过大多数人视其为一项娱乐活动、看戏、争面子、逢场作戏、在屁大点儿地方的人际关系中博得私利,迷信神灵带来的心理安慰,说实话我觉得神灵工作应该挺忙的,没那么多时间。
  此处列举一些纯属拍脑门想出来的规矩:三个月内不得理发、搬入新家要烧谢土香、找八音会、为祭奠亡灵守夜、将棺抬至路上哭灵柩等。

收与放

知乎上看到的一个问题答案

人在迷茫时该干什么?

做两件事,收,放。
第一,收,全面收缩。
  停掉所有不是必须要做的事,把时间和精力收回来,宁可放空,也不要浑浑噩噩的学习,浑浑噩噩的娱乐。迷茫不是无事可做,而是所做的事没有意义。没有意义就停掉。空出时间,让身心恢复到正常状态。迷茫会让你焦虑,让你晚睡,让你吃更多,让你迫不及待的想要填满每一寸空闲,让你身心俱疲,让你对自己不满意,让你更焦虑,让你更迷茫。要打破循环,就要学会收缩,留出空闲,给自己喘息的机会。恢复状态并不困难,八个字,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坚持两个星期,身体和精神就都恢复了。
第二,放,放开视野,放下包袱,去尝试新事物,认识新的人。
  不计较短期的得失,不顾虑一兵一卒的进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尝新,要不重复迷茫时做的那些事,要走出舒适区,让自己看到更多的可能。迷茫往往是把自己囿于一种可能里,而看不到其他路径。世上有一百万种可能,迷茫中重复自己,本质上就是浪费机会,而尝新,正是打破迷茫的利器。收,还你时间和精力;放,给你方向和途径。

◀        
        ▶